贝特朗·塔维涅,这位法国电影界的资深导演,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,为我们带来了一部别具一格的纪录片——《我的法国电影之旅》。这并非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法国电影史,而更像是塔维涅个人的电影记忆与情感的抒发。
纪录片的选材跨越了时间的长河,聚焦于1960年代前的黑白影片,这些作品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可能相对陌生,但对于资深影迷和电影专业人士而言,无疑是一场视觉和思想的盛宴。
在这部作品中,塔维涅并没有试图全面覆盖法国电影的每一个角落,而是选择了他个人偏爱的几位导演,如雅克·贝克、让·雷诺阿和克洛德·苏台,以及他个人敬仰的让-皮埃尔·梅尔维尔。这种私人化的叙述方式,虽然牺牲了一定的全面性,却赋予了影片一种独特的魅力和深度。
影片的法语原名「Voyage à travers le Cinéma Français」,直译为“穿越法国电影之旅”,塔维涅将自己的经历比作一次旅程,而电影则是这次旅程的主角。他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,让我们跟随他的视角,穿梭在法国电影的辉煌岁月之中。
塔维涅在片中的评论虽然有时显得直言不讳,但这些评论都是基于他深厚的电影知识和个人经验。他不避讳表达自己的观点,即使这些观点可能与观众的预期不符。
纪录片的内容广泛,不局限于特定的主题或影片,这种自由的叙事方式,虽然可能会让一些寻求系统性了解法国电影的观众感到困惑,但对于热爱电影艺术的人来说,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。
塔维涅的影评人背景在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,他不仅讨论了电影的拍摄技巧、剧本创作和音乐配乐等专业话题,还分享了一些电影界的趣闻轶事,如让-保罗·高缇耶如何因雅克·贝克的《装饰》而决定投身服装设计行业,以及他与《大幻影》的男主角让·加本关于让·雷诺阿的深入对话。
塔维涅的童年经历也在片中得到了展现。他出生于1941年,童年在瑞士度过,二战对他来说,更多的是通过父亲口中的故事和解放里昂时的欢庆氛围来感知的。他的结核病经历,以及在疗养院每周日观看电影的经历,都深深影响了他对电影的热爱和理解。
塔维涅对美国电影的态度开放而热爱,他认为雅克·贝克的作品虽然受到了美国电影的影响,但仍然保持了鲜明的法国特色。他对贝克的审美趣味、叙事节奏和拍摄角度给予了高度评价。
影片中,塔维涅对梅尔维尔的电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,指出其电影中的警局场景与美国电影相似,但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。梅尔维尔的电影世界与法国现实世界相去甚远,他的镜头更长、更空,人物的等待和沉默更加突出,这种风格与布列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
片中最后出场的导演是克洛德·苏台,塔维涅指出其作品《生活琐事》反映了法国社会在剧变中的动荡不安。
《我的法国电影之旅》以罗密·施耐德饰演的女主角走入人群的画面作为结尾,象征着无论是法国电影的黄金时代还是欧洲的辉煌岁月,都已成为过去。但通过这部纪录片,我们能够感受到所有参与者对电影的热爱,包括塔维涅自己,他分享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。
对于任何热爱电影的影迷来说,这部纪录片无疑是一次心灵的触动,就像那个在里昂露天咖啡座的3岁孩童,看到了电影带来的光明和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