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关注,获取更多

83岁的艺术家贝纳·维内:艺术就是要挑战常规

拥有银白色的头发,身姿挺拔,精神饱满,83岁的法国艺术家贝纳·维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作为国际公认的观念艺术大师,贝纳·维内首次在中国举办了大型回顾展,这不仅是对他艺术生涯的一次全面回顾,也是中法建交、中法文化旅游年及“中法文化之春”系列活动的一部分,展现了两国深厚的文化交流。

在凤凰中心占地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展览空间里,参观者将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到贝纳·维内通过表演、绘画、雕塑、摄影、声音和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近180件作品。

10月25日,贝纳·维内在展览开幕式上亲自演绎了《钢条与手势的图像记忆》,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。

面对艺术家用煤堆、涂满沥青的硬纸板或是自由流淌的线条所构建的世界,观众可能会感到困惑。但这种困惑恰恰是展览“超越观念与物质”主题的核心所在。贝纳·维内认为,艺术应当挑战已知,而非重复已被接受的形式。

出生于法国南部一个普通家庭的贝纳·维内,从小便展现出了对艺术的独特见解。在一次关于印象派画家的演讲中,他意识到艺术不应仅限于传统的画布与雕塑,而应该追求更加深刻和广泛的表达。

在20岁那年,他开始尝试使用工业油漆在废弃纸板上创作,开创了一种全新的“重力绘画”技术,这一举动不仅挑战了当时主流的艺术风格,也标志着他在艺术道路上的重要转折。

贝纳·维内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在阿尔及利亚服役期间的经历。在那里,他目睹了一幕震撼心灵的景象——一条巨大的沥青流从废弃的采石场缓缓流淌下来,仿佛时间凝固一般。这一瞬间激发了他对黑色、废墟以及生命终结等主题的深刻思考。

随着时间的发展,贝纳·维内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,如《》探讨了意识与肉体的关系,《管》则赋予了废弃的硬纸管新的生命意义。即使过了六十余年,这些作品依然能够触动人心,展现出非凡的生命力。

1963年,他创作了首个无固定形态的雕塑《煤堆》,此后更是在雕塑、数学绘画、行为艺术等领域引入了“时间”与“过程”的概念,引领了艺术界向“非物质化”方向发展。近年来,他以“不确定的线条”为主题创作的一系列大型雕塑更是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,成为当代艺术领域的标志性人物。

“艺术的核心在于不断地提出问题,不断地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。”贝纳·维内如此阐述自己的艺术理念,“只有这样,艺术才能持续地生长,如同科学一样,永不停歇。”

谈及此次在中国的展览,贝纳·维内表达了深切的荣幸之情。“艺术超越了语言的障碍,成为了连接不同国家与文化的桥梁。在这个层面上,艺术对于促进中法两国之间的理解和友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”

作为本次展览的中方策展人,凤凰艺术总编辑肖戈指出,贝纳·维内是一位不断突破界限的艺术家,无论是在绘画、雕塑还是行为艺术方面都有着独树一帜的表现。他对于材料与观念的深刻洞察,不仅丰富了艺术本身,也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对话搭建了平台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今年夏天落幕的巴黎奥运会中,贝纳·维内为巴黎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特别打造的雕塑《聚合:54.5°弧×14》成为了赛事期间的一大亮点。这座充满动感与创意的作品不久后也将在北京落地,以此纪念中法建交60周年,象征着两种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漫威电影 » 83岁的艺术家贝纳·维内:艺术就是要挑战常规

相关推荐

    暂无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