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关注,获取更多

曹弘浪来了!王俊凯在《蛟龙行动》见面会上再现别催经典瞬间

2月6日,演员王俊凯现身电影《蛟龙行动》的北京映后见面会,与现场观众分享了拍摄期间的幕后故事。在影片中,王俊凯饰演了一位潜艇声呐兵曹弘浪,凭借其冷静且果敢的形象赢得了众多影迷的关注。活动过程中,王俊凯毫无保留地讲述了角色塑造背后的种种细节,从对声呐兵工作的初步了解到如何通过表演精确展现角色状态,每个环节都充满了吸引力。

由“海边少年”蜕变为“潜艇之耳” 王俊凯以细腻表情诠释无声紧张

《蛟龙行动》这部电影将视角投向了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,其中王俊凯所扮演的曹弘浪是一位潜艇上的“黄金耳”——声呐兵,负责利用声呐信号来识别敌情。为了更贴近这一角色,王俊凯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。他透露,曹弘浪的成长背景设定为一名海边长大的少年,自幼便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。“他是渔民的儿子,从小便听惯了渔船和货轮的声音,因此对海洋的声音格外敏感,并且天生具备听力方面的才能。”这段背景不仅使角色更加真实可信,也为其日后成为一名专业的声呐兵奠定了基础。

在军事顾问的帮助下,王俊凯系统学习了声呐兵的工作流程,包括分析数据报告、操作设备等,力求每一个环节都能精准呈现。为了更好地还原潜艇兵的生活方式,他还观看了多部国内外关于潜艇主题的影视作品及片,研究潜艇兵在封闭空间内的日常活动。“他们或许会在狭小的舱室内弹奏吉他,或是从事其他兴趣爱好,这些细节让我更加理解角色的孤独感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。”基于这样的理解,在电影里,曹弘浪也有一个弹电吉他的爱好。“长期处于封闭环境中需要寻找情绪的宣泄口,而音乐则成为了他释放压力的方式。”王俊凯解释道,“这种设计既联系了曹弘浪对声音的独特感知能力,也体现了军人肩负的责任,使得最后的关键决策更具说服力。”

谈及饰演声呐兵的经历,王俊凯表示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用表情传达出“听声辨位”的紧张氛围。他幽默地说,要特别感谢特写镜头和光影效果的帮助,能够放大角色的专注度和压力感,“例如额头冒汗、手指微颤等细微之处,都是经过多次调整后的成果”。

王俊凯坦承,通过这次拍摄经历,他对军人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:“曹弘浪虽然没有直接与敌人进行肉搏战,但他在潜艇内部作为潜艇的眼睛和耳朵,承担着巨大的责任。他必须始终保持冷静,准确判断形势,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。我认为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。”

王俊凯谈“别催”梗:极端状况下的自然反应 观众再刷发现新亮点

在电影中,“曹弘浪打哪个”和“别催”这两句引起了广泛讨论。王俊凯在现场对此做出回应:“电影中的这个情节发生在极其紧急的情况下,曹弘浪肩负着全艇的安全,必须保持冷静并迅速给出最准确的判断,任何可能干扰他的因素都会被立即制止,‘别催'这句话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不由自主地喊出来的。”

片中曹弘浪与艇长之间的互动是影片的一大看点。回忆起与张涵予老师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,王俊凯笑着说,当时张涵予老师的手劲很大,差点让自己站不稳:“电影里的艇长既是团队中的顶梁柱,也是大家的精神支柱。而在现实生活中,张涵予老师同样具有硬汉气质,沉稳老练,而且非常照顾晚辈。”

此次与林超贤合作,虽然未能参与戏份的拍摄,但王俊凯认为声呐兵的‘静默战斗'同样充满力量。“如果有机会的话,我还是希望能够尝试动作戏的,不过这次的角色经历也非常宝贵。”他强调,《蛟龙行动》不仅仅展现了潜艇作战的刺激场面,更重要的是描绘了军人群体的信念和凝聚力,“正是他们团结一致的精神,才构成了这部电影最动人的核心。”

活动现场,不少观众已经是第二次甚至第五次观看这部电影。一位观众表示:“每次观影都会有新的发现。”王俊凯鼓励还未观看的观众走进支持这部电影:“这不仅仅是一部让人感到爽快的作品,更是对海军的一次致敬。没有他们的付出,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。作为中国首部核潜艇题材的电影,只有在里观看,才能真正体验到最佳的视听效果,千万不要错过这次机会。”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漫威电影 » 曹弘浪来了!王俊凯在《蛟龙行动》见面会上再现别催经典瞬间

相关推荐

    暂无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