舒淇以导演身份迎来职业生涯的璀璨新篇章,其首部自编自导的长片《女孩》接连斩获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、第50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焦点单元(Centrepiece)以及第3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入围资格。这一连串重量级电影节的青睐,不仅标志着舒淇从影后到导演的华丽转身,更彰显了她作为创作者的国际视野与艺术潜力。影片在全球三大洲的重要影展完成世界首映、北美首映与亚洲首映,场场爆满,反响热烈。尤其在威尼斯首映结束后,全场观众起立鼓掌长达十五分钟,舒淇在掌声中数度哽咽,泪水滑落脸颊,现场气氛令人动容。
《女孩》由叶如芬担任监制,集结邱泽、9m88、白小樱与林品彤等实力与新锐兼具的演员阵容,幕后团队更是星光熠熠:摄影指导余静萍、美术指导黄美清、造型指导许力文、剪接大师张叔平、声音宗师杜笃之共同构筑起一部质感细腻、情感丰沛的影像诗篇。影片背景设定于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末的台湾社会转型期,灵感源自舒淇真实的成长经历。她坦言,创作初衷源于对那个“灰暗却真实”年代中女性命运的深刻回望:“那时父母为生计奔波,家庭结构松动,男性缺席成为常态。而到了1998年前后,女性开始拥有更多教育与自我实现的机会,不再依附于婚姻与家庭——这种转变,正是我想讲述的核心。”
在威尼斯的新闻发布会上,舒淇坦承导演身份带来的压力远超表演:“从清晨醒来那一刻,心就悬着,完全顾不上穿什么、怎么站,只担心观众会不会懂。”影片中多处细节被影评人解读为对恩师侯孝贤的深情致敬,舒淇透露,拍摄期间偶然发现取景地竟有“曼波桥”,瞬间触动心弦,“仿佛与侯导在时空里重逢”。主演邱泽表示,通过饰演片中复杂的父亲角色,他重新审视了与已故父亲的关系,称这是一场“迟来的对话”;歌手9m88首次挑战银幕母亲角色,坦言“二十岁出头就当妈,梦想与现实的撕扯极具张力”;新人白小樱则形容饰演饱受家庭创伤的“小丽”是一次灵魂的挑战,而剧本的深度让她逐渐贴近角色内心。舒淇静静聆听每一位主创的分享,目光温柔地落在白小樱身上,眼中满是欣慰。
《女孩》在多伦多首映后,国际媒体一致盛赞其“以极简的镜头语言承载深沉情感,既扎根本土记忆,又穿透文化壁垒,引发普世共鸣”。有评论称:“舒淇的导演处女作宣告了一位新锐作者的诞生,她的镜头沉静却极具穿透力。”舒淇透露,侯孝贤早在2011年便鼓励她尝试导演,此后十余年她反复打磨剧本,最终在侯导的催促下,于米兰闭关十三天完成初稿。监制叶如芬补充,为还原1988年的时代质感,团队在有限预算中倾注巨大心血,从家具陈设到街景布置,皆力求真实。而在釜山电影节的发布会上,舒淇动情表示,这部电影是她与母亲、与童年的一次深刻和解。她回忆拍摄9m88一场平凡的家务长镜头时,看到演员完成劳作后垂下的肩膀,瞬间泪崩:“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母亲的沉默与坚韧。她不是不爱我,而是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。”作为演员出身的导演,她格外注重表演环境的安全感,强调在处理暴力、压迫等敏感戏份时,必须为演员营造心理支持系统。釜山首映后,韩国媒体评价其导演风格“温柔如风,却蕴含千钧之力”,称《女孩》是“一部关于女性生命力的深情礼赞”。
《女孩》的三大电影节征程,不仅是对舒淇导演才华的权威认证,更为华语电影注入一股沉静而磅礴的情感力量。这部凝聚了个人记忆、时代印记与女性觉醒的作品,由华文创、嘉映影业、阿那亚影业、上海猫眼等十余家影视公司联合出品,华文创制作,预计将于年内登陆内地院线,静待与更多观众的心灵共振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漫威电影 » 舒淇第一次自编自导的电影《女孩》火了,国际影展连着亮相,老外媒体都夸疯了